1e、Sled Dogs 雪橇犬

Sled Dogs 雪橇犬

A、Ecology 生態:

現在我們要從先前談及的牲畜守護犬,跳到現代具有高度專長的狗並且追蹤牠的軌跡。牲畜守護犬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而用胸背串起來的狗團隊則或許只有150年的歷史(Lantis,1980)。愛斯基摩的狗和運輸或比賽的雪橇犬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個具有特殊專長的狗源自於19世紀美國的阿拉斯基和加拿大的西伯利亞。功能上是由一隻領頭的狗穿著串聯的胸背帶在擁擠的小徑運送貨物,早期駕馭狗的裝備和指令(如「gee」;「haw」;「marche」)是源自於法國那些駕馭馬和公牛的皮毛獵人(做陷阱捕捉動物取牠們的皮毛)。

拖雪橇的行為技術上來說就是’遊戲‘因為這種行為並沒有立即的獎勵(Copperinger and Schneider,1995)並且讓牠們形成團隊合作。很巧合的,遊戲行為可以降低族群裡的侵略行為(Pellis and Pellis,1996),這點在狗的團隊裡非常重要。最前面的領頭狗並不是社交上定義的領頭,而是能夠訂下步調並接受定向的指令的一隻活力充沛的狗。通常是母狗或是一對母狗,同時團隊裡可能有好幾隻領頭狗,可以在比賽過程替換位置。

雪橇犬的行為和成年狼群由覓食和季節繁育需要驅動的階級行為是不同的。

B、Phenotype 表型:

雪橇犬品種的表型是離散的,因此可以詳細的描述“品種標準”。為了讓狗可以良好的工作(行為表現),這些狗必須有合適的體型和體態(Coppinger and Schneider, 1995)。

競跑的狗體重稍微大於20公斤,最大的體型受限於決定散熱能力的體表面積比例(Phillips,et al,1981),比較大的狗步幅較長,肌肉越多爆發力越大就越能比體型小的狗拉的東西多而且更快,但副作用就是無法發散過多的熱,而可能導致熱緊迫(Heat stress)。拖貨用的狗和長距離競賽的狗是小跑步,而競跑的雪橇犬則是大步的跑。在步伐有上一個或兩個懸空飛行的(例如灰狗Greyhounds)(註1),四隻腳在步伐中同時離地騰空飛行會因為胸背繩而失去平衡。狗特殊步伐傾向或受限於骨骼肌肉的形態。

在雪橇犬團隊裡的狗需要有一樣的步伐和步態,理想上牠們應該一起移動,看起來就像鏡子裡的自己兩個一起動作。步伐不一致、不和諧的狗會因為胸背的角向量(angular vectors)耗損能量而讓雪橇的前進效率變得很差,所以為了讓牠們同步的奔跑,牠們必須擁有一樣的型態。

C、Behavior 行為:

1、覓食:

基本上雪橇犬就像被俘虜的動物,牠們不能自己覓食;而是被主人直接餵食。趕狗拉雪橇的人(Musher)知道什麼時候必須餵雪橇犬,讓牠們能夠好好的表現,但是牠們幾乎沒有辦法選擇餵食的食物種類或是餵食的量。

2、Reproduction 繁殖

牠們不能隨意遊走,所以交配也沒有辦法自己選擇。最早的雪橇犬(原始的)是從美國和加拿大的人口密集區收集而來的,後來才是西伯利亞( Copperinger,1977)。這些狗偏向大型犬和狩獵/工作品種。牠們被訓練拉雪橇,如果無法執行工作就會被毀滅,人從剩下來的狗裡面挑選比較好的狗繁殖,偶爾也會因為特定原因(如雜交優勢)而引入其他品種;無論如何,狗的選擇是依照牠展現的功能行為。如果展現特定行為比如說領頭犬,就更會被拿來交配繁殖。

3、危險的避免(Hazard Avoidance):

為了成功繁殖,雪橇犬必須想和其它的狗一起持續的拉雪橇,牠們不可以打鬥或是用其它的社交展示中斷其它狗拉雪橇。任何具有不斷擴大侵略的優勢地位(dominance)行為的狗會被剔除。其它無法組建團隊的原因還有:在奔跑中大便、或腳底聚集雪、或是腳底結冰。

D、Evolution 演化:

雪橇犬是從非地區性的狗雜交而來,祖先是狩獵、牡羊、和家犬等品種狗。一開始的選擇是從體型開始,因為執行不良而導致被剔除、和選擇較優良的狗繁育產生了不同的死亡率,這導致的差異性有特定和同樣的型態,適應了特定行為表現。在這裡使用的選擇(Choosing)是為了避免和另外一個選擇(Selection)產生混淆。被選擇(Chosen)的動物已經“適合”了。那時候人類並不知道詳細適應的型態;例如他們並不知道熱堆積的散熱力學(Phillip et al,1981)或是足底肉墊汗腺的組織學(Sands et al,1977)。

早年嘗試培育靈緹(Greyhound)雪橇犬,32秒的短跑是仰賴肝臟肝糖以及跳躍的步態,這對於一隻穿上胸背的雪橇犬是不正確的。也就是說,達爾文(1858)的觀念裡,人類的選擇並非任性而為,而是人類編排導致的差異,在形態上成為了雪橇犬,這是根據變化的一種整個內臟組織的適應。

雜交透過選擇新的形式提供遺傳的多樣性,雪橇犬形態上和行為上的差異始於于約 20年內,快速的演化是這些族群巨大的變化導致的。這並不是任何特質的緩慢轉換。雜交反而是這些特質的重組和再排列,加上創造新的特質組合。在一開始雜交後,只選擇會執行工作的狗,繁育執行的最好的狗,同時在生下來的小狗裡不斷的選擇,就像天擇一樣。但是這個不可以和漸變論(gradualism)(註 2 )混淆。

雜交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特質的混合或是平均,而種族混雜(mongrelization)也會創造不可預期的結果和跳躍式的事件而使得狗的形態突然的改變(Arons and Shoemaker,1992)。雜交通常是培育新的工作犬的方法,澳洲牧牛犬(Cattle dog)和尋松露犬(Truffle hounds)( 註3 )是其他品種重新組合的結果。這些培育的競爭者運用這個品種的一點加上另外一個品種的一些,創造出比較好的動物。

長久以來生物學家認為跳躍式的改變是雜交的結果(Stebbins,1959)。Haldane 曾寫(1930):每一個新物種崛起都是非常突然的,有些是雜交;有些是透過其他的方式,但是這樣的物種如同達爾文說的,並不會是天擇的結果。當這物種產生了,必須在天擇決定前證明了牠們的存在。

如果我們在這個聲明裡將“種類type、種族race、或是品種Breed”替代為“物種species”,我們已經描述完雪橇犬的演化了。從狗的品種歷史來看,這是品種的創造最準確也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品種的雜交是形態多樣化和結構不協調最大的原因(Stockard,1941)。

現代競賽雪橇犬是如何得到工作犬行為和品種如何產生最好的說明,最重要的是,行為的遺傳基礎上是基於動物的外型和結構。技術上來說,所有的行為都是超越基因的,甚至包括我們這些行為的專家也常常(不正確的)把行為歸咎於基因的結果或指向基因的程序性行為(Estep,1995)。行為可定義為生命體經過時間空間的移動。這種移動的形式是牠們形態的結果。雪橇犬拉著雪橇在空間上移動的能力比其它品種的狗更有效率,是因為基因和基因產物所創造的形態,使得一隻20公斤的狗得以保持涼爽,起碼可以保持最少一隻不會濕的腳一直在地面上。會流汗的腳對牠們是有害的,因為會結冰。

雪橇犬和人類的共生關係屬於強制性共生,狗的行為是遺傳改變的產物。

註 1 :一個飛行(single flight):前兩腳離地接着後兩腳著地,此时後腳保持位置直到前兩腳落地。兩個飛行(double flight):用後兩腳用力蹬讓腳離地,前兩腳著地後,此時前兩腳再推動身體飛起來,然後後兩腳降落著地。

註2:漸變論(gradualism)是指主張逐漸變化或者漸進變化的假設、理論或者原則。

註3:常見的有 Lagotto Romagnolo、Springer Spaniel、Beagles and Other Hounds、standard poodle、Belgian Malinois…..等。

Ref:Raymond Coppinger and Lorna Coppinger; School of Cognitive Science and Cultural Studies, Hampshire Collage, Amherst, Massachusetts

Close Menu
關閉選單